汉族音乐 汉族民歌是怎样发展的

  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曲,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受到鄙视,他们的歌曲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即使在元、明、清三代,帝令也屡禁止唱歌。很少有关于它的历史的文字记载。从出土文物调查来看,古代乐器较多,歌唱活动较少。青海大同县出土的带有歌舞形象的陶盆非常珍贵。它展示了6000年前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歌舞活动。歌舞在原始时期结合在一起。直到今天,歌舞的古老传统仍然保持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淮南子》这本古代有文字记载,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劳动号,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密切相关。从兄弟民族的角度来看,如阴山岩画中的歌舞形象、瑶族的《盘王歌》、苗族的《古歌》、满族的《萨满调》等,可以看出原始民歌与巫师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关于古代民歌,实际音响是不可能再现的,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至于曲谱,没有,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唱的,即使有了记谱法,劳动人民也不需要。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了几首民歌,直到19世纪末。只有在新中国,全面、有计划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出版民歌才能成为现实。民歌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语、小令、俗歌、时词、明清时期,山歌一般指各种民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民歌词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500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15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独特的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形式和语言的统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和处理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