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 古老的羌族“释比戏”啥样

  茂县、汶川、绵阳市北川县等羌族地区流传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种集祭祀礼仪和戏剧表演于一体的羌族民间戏剧。羌语叫刺喇或俞哦。这部剧在祭神或婚丧嫁娶等活动中表演,由巫师释比主持演,故称释比戏。

  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祭祀活动有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八月十五的还愿活动,四月的祭山会、祭天、祭庙、祭酒等活动,释比不仅主持这些大型集体祭祀活动,还为单户家庭做驱邪祛魔、治病消灾的法事。释比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融入礼仪活动,使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周围观众。在实践活动中,释比模拟各种神仙和鬼魂的语调,唱歌跳舞,有时添加一些笑话和乐趣,以增加娱乐和神秘。

  释比戏分为上坛戏、中坛戏和下坛戏。上坛戏讲神事,一般在集体活动中演唱。比如《木姐珠与斗安珠》讲述了先祖木姐珠从天而降,与牧羊人斗安珠结婚,建羌寨的故事。这种坛戏反映人事,一般是为了保佑平安吉祥,人畜兴旺,五谷丰收。又如《羌戈大战》,讲述了羌人西迁四川茂县,与魔兵戈基人作战,最终在天神木比塔的帮助下,战胜戈基人,安居乐业。还有《赤机格补》、《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等戏。下坛戏讲鬼,是释比表演如何运用法术驱除鬼邪的戏。

  释比戏的表演,原始朴素,释比一人可以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既扮演男人,又扮演女人。有些戏,以释比为主,群众也可以参加,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例如,在雨祭时表演的《斗旱》,在释比的指导下,选择一个人扮成旱地,藏在山林中;之后,羌族人敲锣打鼓,口号,手里拿着象征性的武器,追逐旱地,直到他们抓住旱地。没有固定的地方表演释比戏。祭祀场所、神山、神林、湖边、草坪、庭院、大厅都可以作为表演的舞台。而中坛戏《婚姻》则在新郎新娘的堂室里表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插科打诨,逼人取乐。

  自近年来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以来,羌族祭祀活动和释比戏表演在羌族地区得到了恢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