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淮水之灾:夺走30万生命的古中国最大水坝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自流入大海的河流。淮字出现在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钟鼎文中。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自流入大海的四大河流之一。

公元514年,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小燕雄心勃勃。为了给北魏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决定在淮河上修建一座巨大的拦河坝,堵水回流,淹没北魏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

南齐末年,齐梁政权交替,社会动荡混乱。齐把裴叔业从寿阳降魏。南梁建立后,梁魏经常在淮河沿岸发生拔河战。寿阳作为北魏进攻南梁的前沿阵地,对南梁构成了巨大威胁。

梁武帝小燕选择了淮河中下游浮山峡,位于今天安徽省明光市、五河县、江苏省泗洪县的交界处。历史上被称为萧粱堰,也被称为浮山堰。为了建造这座堰,南梁政府使用了20万名服役夫人。由于士兵不足,每20户派出5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一般都是乱世枭雄,颇有政治智慧和手段,才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硬打自己的江山。萧衍也不例外。他与南齐皇室关系密切,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弟弟。齐明帝时期,萧衍曾领兵退北魏大军,因此登上高位。齐明帝死后,东昏侯萧宝卷即位,治国无术,暴虐无道。因此,萧衍起兵杀死萧宝卷,立萧宝融为帝,即齐和帝。

此时,萧衍已经是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不绝口的荣誉。当然,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权力不再掌握在皇帝手中。于是,公元502年,萧衍强迫萧把王位禅让给自己,杀死了萧齐室,建立了自己的萧梁政权。

萧衍在位48年,去世86岁。他是历史上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长寿皇帝。许多人对萧衍的评价是半世功过,这意味着他在政治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在前半段,他仍然是一位政绩显著的明君;在后半段,由于过度信仰佛教,他甚至多次牺牲自己的家庭,放纵腐败,最终导致侯静之乱,饿死了台城。

欧阳修对萧衍的评价是: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清康熙皇帝认为,昔梁武帝也是创业英雄,后来到了晚年,被侯景逼得台城之祸。

小燕下令修建浮山堰的时间只有50岁,这是他执政的第13年。今年是天监十三年,天监是其48年使用的第一个7年。可以合理地说,萧衍此时仍处于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时期。

然而,浮山堰的建设量巨大,极其困难。《梁书》记载:(天监)十四年,夏天,疾疫,死者相枕,苍蝇夜声相合。浮山堰开工的第二个夏天,死者因瘟疫而相枕。史书没有告诉我们有多少人死了,只是说苍蝇蚊子因为尸体太多而繁殖,苍蝇日夜声。今年冬天,又是严寒相逼。梁书说:是冬天,又冷又冷,淮泗尽冻,士卒死者十七八。

因此,有人计算,仅仅因为修建浮山堰、士兵、服役夫人的死者,至少有10万人。

公元516年4月,项目庞大的浮山堰终于合龙完工。据《资治通鉴》记载,(浮山堰)长九里,下宽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换句话说,这是一座48米以上的土石坝,长近4000米。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大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坝,领先世界600年。

不幸的是,浮山堰在建设之初注定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拦河大坝位于浮山峡后,有人认为筑堰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淮内沙质轻,不牢固,功不可行,劝萧衍放弃筑堰计划。然而,萧衍独自行走。

浮山堰完工后,上游人民首先受苦。大坝以上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泽国,难民们哭了起来,尸骨遍野。寿阳市北魏军队没有受伤。他们早就在八公山筑城了。当水涨起来时,他们去山上躲避。

公元516年9月,《资治通鉴》说: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守村十万多口,都漂入海中。以十几万士兵和民夫的生命为代价修建的浮山堰只持续了四五个月,淹死了上游无数平民后又一夜崩溃。滚滚洪水倾倒,包裹着建在大坝上的军营里的无数士兵,卷走了淮河沿岸无数村庄的平民,十几万人死于黄泉。

中国历史一直不注重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进行粗略的计算。如果筑坝的南梁军民累死、饿死、病死、冻死10多万人,溃坝时被洪水冲走10多万人,再加上蓄水时被淹害者,至少有30万人死于浮山堰。

就这样,梁武帝用至少30万人的生命为自己的粗心付出了代价。在我们的历史叙述中,他仍然是一个半世英明的君主。

我们是一个善于把一切坏事变成好事的国家。如果你不相信你在网上搜索,你会发现很多人仍然不知疲倦地教人们,虽然它是豆腐渣,注定要崩溃,但浮山堰项目的规模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至少比国外领先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30万人死于浮山堰,却很容易被历史抹去。

文明依赖于人。基于白骨累累的不是文明,而是丛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