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少数民族的舞蹈主要体现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具有时代感和民族凝聚力。畲族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祖国民族艺术界展现了畲族舞蹈的独特风格。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畲族文化中生动的畲族舞蹈。

畲族传统民间舞蹈主要包括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畲族舞蹈多见于功德和“拔伤”、“打癀”、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傅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声中唱(或读)跳舞,有独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步多为狩猎动作。

祭祀舞

盘葫芦是畲族传统的始祖,祭祀盘葫芦是畲族的共同心态。自唐代以来,畲族就有祭祀盘葫芦的习俗。每逢祭祀盘葫芦都要跳《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迎祖舞》等。《日月舞》展现了盘古开天辟地、造日月照人间的神话。男女演员各有4人,每人左右手持道具日(红)月(白)模型,同声共唱。“左手拿太阳,右手拿月照人间;日月车在天上转,12小时分正。“伴随着锣鼓∞的节拍,双手转动日月模型,左右穿梭,翩翩起舞。

《龙头舞》展示了龙麒祖先因帮助高辛平息外国侵略而被招募为徐的故事。舞蹈队有的捧祖图,有的举龙杖,有的举龙头。龙杖由房长举起,龙头(四个)由男女相对而立。他们用双手举起,举起来举起来,重复几次,以示尊重。队形包括原地跳动、行走姿势、左右穿插等。

“龙伞舞”与领导者合作,有跳跃动作,从左到右穿梭更自由,随着锣鼓点,一边跳舞一边唱“盘葫芦歌”。“欢迎祖先的舞蹈”,表达了对盘葫芦王祖先的怀念。参与者举着各种布料制成的三角旗、弩、刀、牛角等道具,伴随着长笛、长笛、唢呐等乐器。舞步相对自由,三步一回头,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无限的钦佩。

丧礼舞

畲族丧礼常伴舞蹈。据史书记载,畲族“人死木纳尸,少长群相击,主丧者盘旋四舞”;“击饶吹角,舞达旦”。闽东畲族丧礼舞多姿多彩,只为死者超越灵魂,法师就要跳《造水洗坛》、十多种舞蹈,如《造坛》和《造井》。

在《造水洗坛舞》中,法师身穿青袍,右手握铃,左手掌朝上,手指呈三脚架立状,中间托着一杯清水。法师绕着大厅,嘴里念念有词,随着紧急铃声慢慢或快速地蹲着站着。同时,将杯中的清水(俗称“神水”)洒在大厅的每个角落,表示洗坛驱邪。

生产劳动舞

畲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作了许多反映生产劳动的传统舞蹈,更著名的是《猎步舞》和《种竹舞》。《猎步舞》(也叫《踏步舞》)。这种舞蹈由四个男人扮演猎人。他们穿着畲族传统。整个舞蹈自始至终随锣鼓点不断变化,展现了畲族祖先狩猎时与野兽勇敢搏斗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种竹舞》是一种反映畲族种竹和用竹造纸过程的舞蹈。表演者按照锣、鼓、蟋蟀的打击节奏,边跳边唱。舞步以“小步”和“步蹲”为基本步伐,手脚沿着左右进退的节奏不断旋转。动作轻快清晰。歌词描述了种竹、砍竹、浸竹、烈浆的整个过程,直到纸被制成。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畲族劳动的艰辛和喜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