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岭南还有五十万秦军,为何秦朝被灭时却没有支援呢?

  秦统一六国后,迅速发动了征服南越的战争。据《淮南子·据人间训练记载,秦征服南越调动的军队达到了惊人的50万人。公元前214年,秦正式占领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在此设立南海、桂林、象郡。然而,仅仅八年后,秦帝国就宣布灭亡。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的三年战争中,驻扎岭南的50万秦军对秦朝的灭亡漠不关心。为什么?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秦朝为什么要征服南越。

  中原统一完成后,秦朝两次大规模用兵两次,一次是蒙田将军30万北击匈奴,另一次是征服南越。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匈奴骑兵就经常威胁秦、燕、赵的北部边境,赵甚至常年在北部长城一线安排10多万军队防御匈奴南侵。攻击匈奴可以彻底解决匈奴对关中地区的威胁。然而,与匈奴相比,南越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对中原的威胁极其有限。秦朝用来攻击百越的部队不仅远远超过了北方攻击匈奴,而且战争时间也早于北方攻击匈奴。早在公元前218年,秦将屠菊就率领五路秦军攻击南越。两年后,蒙田才领军收复河套。为什么秦朝比匈奴更重视南越?

  王土遍天下。始皇以法家治国,不难理解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着,四方有效的理念。与此同时,征伐南越具有战略优势。当时,60万秦军刚刚完成了对楚国的征服。现在湖南、福建等地都回到了秦国,形成了对南越的战略钳形攻势。南下收复南越是合理的。然而,与北击匈奴的顺利进行相比,第一次征南战争以秦军的大败告终,连秦军的统帅屠菊都死了。历史上,南越土有与兽处和莫肯为秦虏。

  这必须让秦始皇重新调整征服南越的战略:稳扎稳打,攻心第一,移民实边,长期驻扎。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统军第二次南征,秦发诸尝布亡人、赘婿、商人随军,不仅为秦军建立了稳定的军事据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岭南地区,使秦军成功攻占该地,成立了三县。直到四年后秦始皇死于沙丘,秦征伐南越的50万军队才见北归。史书没有记载秦朝为什么没有召回秦军。

  然而,很明显,这应该得到秦始皇的允许。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推测,为了彻底征服南越,始皇可能会给任嚣和赵佗一个特殊的法令,以防秦军一旦撤离,百越族再次占领三个县,导致数十万秦军献血。从任嚣病故前赵佗的指示可以看出这一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作为南越地区最高指挥官,任嚣告诉龙川让赵佗休息人民,待诸侯之变。”

  假如最高统帅有意置身外,那么,50万普通秦军是否有北上救援的主观愿望?毕竟,守卫岭南的秦军主要来自王坚伐楚时的60万人。可以说,他们大多是秦人。他们会看着秦国的灭亡吗?也许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孩子还在中原等他们回来。他们会坐视家园的毁灭吗?出乎意料的是,50万秦军在面对中原混乱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平静。除了赵佗以违反秦法的罪名处决的少数长官外,普通秦军士兵并没有逃跑或哗变。相反,他们听从赵佗的调度,在广西兴安筑起秦城,沿着广西三江到广东南雄一线布防。直到吕后时期,这条防线依然坚不可摧,阻挡了汉军南下的脚步。

  特殊使命。面对中原混乱,岭南秦军的异常表现,我们不得不猜测原因。一种可能是执行某种使命;第二种可能是赵佗想割据称王。先分析一下第二种可能性。秦朝灭亡后,赵佗确实闭关称王,甚至一度称帝。然而,赵佗的表现并不像一个雄心勃勃的家。赵佗控制的地区仅限于三个县,人口和经济远低于中原。如果赵佗打算坐视秦朝的灭亡,据一方,那么在中原内乱时,手持50万雄兵的赵佗应该北上争夺地盘,至少动员秦军北上,打着平叛的旗号是合乎逻辑的。毕竟,项羽的全盛时期只有40多万士兵。

  赵佗不但没有出兵,甚至在汉朝统一后向汉称臣。赵佗没有实力北上吗?显然不是。吕后时,汉朝与南越的关系恶化,汉军一度南下征服,赵佗也自封帝号。汉军没有占任何便宜,而是南越军队北上攻入长沙。连夜郎、同师等周边国家也摄于南越强盛,遣使称臣。汉文帝继位后,赵佗立即去帝号,再次向汉称臣。赵佗的举动似乎告诉我们,他只满足于南越三县,不想与中原抗争。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第一种可能性。赵佗和岭南秦军正在执行一些特殊使命,即将长期游离中原文明的南越地区完全融入中国。

  虽然这是一种猜测,但也有很多证据。秦末中原混乱时,桂林、象郡百越部落趁机反叛,建国独立。比如蜀王子建立了西瓯裸国,脱离了秦朝的控制。南越秦军完成北方布防后,迅速南下平定叛乱。如果当时岭南秦军主力北上回援,岭南三县可能会重新脱离中原文明。

  回归中原。公元前214年,50万秦军驻扎在岭南,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指挥官赵佗去世。秦军及其后裔经历了秦末的混乱和汉初的诸侯内战。他们有无数的机会北上,但他们都安心守卫南越。尽管坐视了秦朝的灭亡,但客观地加速了南越三郡并入中国的进程。也许他们和他们的指挥官赵佗真的在执行某种使命。我们无法证实。

  公元前113年,南越第四代君主赵兴向汉朝要求内属。此后,南越完全融入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