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历史简介 拉祜族的历史起源是啥

  起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族人,后来不断向南迁徒。到了战国时期,它已经活跃在云南。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祖先已经脱离了原始时代。他们的男人和女人都梳着辫子,穿着及膝长袍,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迁徙。但狩猎和采集仍占很大比例。从三国、两晋到唐,拉炔、彝族等民族共同组成了“乌蛮”集团。“乌蛮”集团是由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形成的,拉炔部落以贡纳的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社会性质是奴隶制。政治制度是政教合一的“鬼主”制度。即部落首领称“鬼王”,主盟部落首领为“大鬼主”,隶属部落首领为“小鬼主”。“鬼王”根据其力量的大小和强弱相互制约和统治。

  从晋朝到明清,拉祜族部落以贡纳的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南中大姓、南诏、大理国和傣族土司。他们在贡赋增重时经常进行军事抵抗,毫不犹豫地迁徙。为了满足扩张的需要,拉祜族部落首领也不断向外开展军事掠夺活动。当军事活动失败时,全家人都离开了他们的家乡。自唐代以来,拉祜族的迁徙活动从未中断过。宋末,拉炔族至少有三次大规模迁徙。直到清朝,拉祜族基本定居在今天的分布区,但仍有部分迁徙,有的甚至迁徙到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由于迁徙的不断,以澜沧江为界的东西两部分形成,也产生了东西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

  澜沧江以东的拉祜族自元明以来隶属于傣族土司,经济体制也实行封建领主经济。1724年,清政府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归流政策,部分拉祜族逐渐从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

  澜沧江以西的拉祜族也以贡纳的形式隶属于当地傣族土司。经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很大。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双系大家庭公社开始解体,个人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傣族领主经济的影响下,拉祜族社会也产生了封建主义的萌芽。清朝中叶,拉祜族封建势力日益强大,与傣族土司成对抗。为了达到羁绊统治的目的,清朝任命拉祜族首领为土都司。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