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发生在汉末哪一年?这场战役造成了什么结果?

  董卓的讨伐战是东汉末年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负责董卓废少帝刘辩,以弟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的群雄见此,以讨东为名出兵,推荐袁绍为盟主。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曹操虽然出兵,孙坚后来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没有援助,董卓放弃洛阳,带着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内讧,联军分裂,形成群雄分离的局面。

  这场战斗,虽然名义上是联合讨伐,但实际上各群雄互相估量对手,保留自己的实力,为此产生了许多仇恨。袁绍和袁术是联盟中最受欢迎的两位群雄,他们是第一个挑起内斗的人。袁绍首先用计划夺取了韩福的冀州,并与公孙赞作战。袁术拥有南阳,与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交恶。他的孙坚在攻打刘表时伏战死亡,他在与董卓作战时很有名。后来袁家两兄弟破裂,形成中原混战。

  随后,曹操因私怨攻击徐州陶谦;刘岱、桥茂、张洋等弱势力也纷纷争斗;孙坚的长子孙策也攻打了江东各地,分离了一方。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被奸臣董卓控制,没有人能控制各地诸侯之间的公开杀戮,甚至不再需要以任何名义,三国分离战争中的弱肉强食从此全面展开。

  董卓到达长安后,并没有减少恐怖的统治。相反,他变得更糟。他声称是太师,欺负大臣,杀害人民,奢侈浪费,独裁凶残,这让朝廷大臣们感到憎恨。司徒王云和黄婉、尚书仆射士孙瑞、杨赞等秘密谋杀董卓。他联系了负责董卓警卫的中郎吕布和董卓下属的骑兵队长李肃。

  192年4月丁思日(初平三年),王允、吕布等人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在未央殿掖门外杀死董卓,结束了董卓的统治。然而,董卓的下属李珏、郭思等人以报仇为名,迅速率兵攻破长安,杀死王允,击退吕布,继续董卓的暴政。最后,皇帝被迫逃离长安,流离失所,最终投靠曹操,汉朝名存实亡。

  在《三国演义》中,这场战役被描述为从第五次“发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第六次“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但大部分情节都是虚构或改造的:如果不是曹操,就要求董卓;没有十八路诸侯要求董卓,有些人物也没有参加,而曹操、孙坚、张杨分别属于张淼、袁术和袁绍。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虚构的。当时袁术确实扣粮,但并没有让孙坚败阵,反而孙坚劝说袁术再次运粮。余涉、潘凤、方悦、武安国、穆顺等部分武将都是虚构的。

  据《吴书》和《山阳公载记》记载,孙坚进入洛阳后,在南甄官井找到了刻有“受命于天,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并私自收藏。后来袁术劫持了孙坚的妻子,夺取了玉玺。但裴松之引用了《江表传》案《汉献帝起居注》、当时汉朝有六个玉玺,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但当汉献帝从河上归还宫殿时,六个玉玺仍在宫殿里,没有外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