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吃新节有什么特色

隆重的节日:吃新节

“吃新节”是佬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内容是“吃新节”,由于地域因素,“吃新节”的习俗因地而异。让我们来看看“吃新节”,这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各地的佬佬族要采摘新庄稼祭祖,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又称“尝新节”、“献新节”。

这一天,人们从田里摘了一点黄熟的新谷做饭,先祭祖,再自食。它的意义是纪念开荒开草的祖先,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各地对新节日的选择并不一致。在贵州安顺、平坝、普定地区,大多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陈(龙)日或徐(狗)日举行。

吃新节去田里摘一些新熟的粮食作物、瓜果等,不管是谁摘的,都不会被阻挡。

农历七月初七,贵州普定佬佬族吃新节。一户人家在寨老的带领下,到寨子附近的田野里摘新熟的水果,带回家祭祖。祭祖时,以糯米糕为供品,用糯米糕揉成谷仓、牛、犁耙等形状,与嫩玉米、酒一起祭祖。

广西龙林磨基佬族“吃新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我们应该带酒、肉和新米到田里祭祀。祭祀结束后,我们应该在田里选择最大、最长的三穗米和两穗小米,带回家挂在炉口,然后再吃新米或新玉米。

商周时期,中国南方有一个叫“濮”的古民族,因其分布广阔、人口众多而被称为“百濮”。春秋战国时期,广西部分越人北上西进,进入西南地区,与濮人杂错而居,逐渐发展成为一名新的民族官僚(象)。

唐初,一些僚主义者发展成为单一民族的佬佬族。至于平坝佬佬族最早什么时候开发这片土地,很难检查。但从口碑、墓葬、民族习俗及相关资料来看,在贵州所有民族中,佬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先驱。

据说,吃新节最早起源于传说故事《唠叨西方的传说》,平坝大狗场吃新节历史悠久,但由于没有文字,《贵州民族志》、《平坝县志》等也没有这方面的描述,所以平坝县大狗场的佬佬族吃新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没有办法查了。

节日那天,家家户户买肉打酒,杀鸡宰羊,从地里摘一些早熟的米饭和王米作为新米饭,然后用龙豆、毛豆等烹饪祭祖。

然后全家人围坐,喝酒,吃新米饭,叫做“吃新米饭”。贵州省金沙县茶园乡的一带一家人邀请邻居参观他们的丰收田野,然后选择一个风景更好、平坦的地面来庆祝丰收活动。

作物初熟,是吃新季节,吃新季节的时间,和土地不一样。吃新节前,男女盛装在村子附近的山脊上摘稻谷和毛谷,第二天将谷物和谷物捣碎成米粒,集体屠宰牛。

第三天早上,我们用新米粒蒸米饭,用煮熟的牛肉祭祖,怀念祖先开荒开草的功劳。祭祀结束后,我们一起分享祭品。每个家庭都把剩下的牛肉拿回来。第四次,他们把它和新米饭放在反扣簸箕上,用手抓住祖先,然后全家人吃。

有些地方用六个挂谷穗挂在炉子角落的吊板两侧,板上放着糯米草,草上放着直径约一英尺半的糯米糕和几个小爸爸,然后用爸爸捏成的仓储板左侧,犁、耙、牛放在右侧,把碗、筷子、酒杯放在大爸爸上,按一代烧香纸跪拜。家长们邀请祖先吃新米饭,保佑全家人的安全。

有些地方有三天的新活动。第一天下午,每个家庭都祭祀谷物;第二天下午,整个村庄集中在田间采摘谷物。每个人都把新谷烤成米饭,磨豆腐,宰牛,在村里的坝子里祭祀谷神。第三天下午,剩下的食物再吃一次。吃新节用的大部分谷物都是从自己的耕地里采摘的。

活动的主要项目是开展传统的打条鸡蛋比赛。竹条鸡蛋是用竹条做成的球形物体。比赛中,根据参赛人数分为几个队,不分男女老幼和年龄,但每个队的人数必须相等。

比赛方法分为固定范围的“对抗”和不固定范围的“追击”。

对抗时,一方用手击球打对方,另一方用手推回,竹鸡蛋在空中来回飞翔。如果一方击中对方的球员;被击中的一方是负的,负的一方给另一方一个鸡蛋。那些吃了12次鸡蛋的人是赢家。追逐仍然用手击中发球,让它在空中飞行。

如果球落在哪里,方便立即退出防守,此时对方球员将迅速赶到落球点,继续发球追逐。双方来回循环,你退后,直到球打出对方的底线才赢。

晚上,哥哥家邀请邻近的亲戚朋友回家,痛喝“转酒”,吃新米饭,宾主共庆丰收。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