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鬼节分别是哪三个,我国传统的三大鬼节都是哪些节日

人类文明出现以来诞生了许多节日,而这些节日既有让活人过的,也有让死人过的。这让死人过的节日就是鬼节,而所谓的鬼节,顾名思义就是属于鬼怪、亡魂的节日,这种说法无论中外都存在,国外的鬼节一般只有万圣节这天,而我国的鬼节则高达三个。且间隔时间都比较远。那么我国传统的三大鬼节都是哪些节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中国三大鬼节分别是哪三个的详细解答。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仅祭祖的节日就有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还有除日(大年三十)。

(一)关于“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春暖花开,是野外踏青、赏花的日子。

“寒食节”,原为禁烟火日,其日期为“冬至”之后的第105日,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日。

相传,介子推保公子重耳登国君位有功,重耳继君位后,介子推却不愿为官,与母亲归隐于绵山。已成为晋文公的重耳为逼介子推下山,便放火烧山,介子推被火焚而死,也没有动下山之念。晋文公重耳将介子推安葬在绵山,并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止烟火,吃凉食,以寄托哀思,从此便有了“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寒食节又逐渐添加了上坟祭扫、踏青等活动,演变为中华第一大祭日。唐代时,皇帝颁敕:“寒食通清明,休假5日。”从此,寒食、清明二节便合二为一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思念教诲,是为不忘本,所以,清明祭祀先人,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项传统。

(二)关于“中元节”

“秋暑未消七月半,炮竹稀疏点伏钱;门前老树孑孑立,忍让西风吹阶檐?”

“七”系复生之数,是个吉利数字。《易经》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所以,七月乃吉祥月。七月十四(七月之二七之日)祭祖,便成为中华习俗。而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都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于是,后世便将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作为祭祖日。

(三)关于寒衣节

“白烟日落更傍晚,路火千堆随处痕,寄与亡者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七绝《寒衣节》作者是谁已无从考证,但随着寒衣节千年延续,这首诗也被流传下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源于周朝。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冬季的第一天,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送上御冬的寒衣,以纪念仙逝的亲人。

新麻剪出锦衣妆,

跪向故园黯神伤。

思亲念祖且莫待,

焚些冥币寄冥乡。

中国民俗,清明节、中元节的祭祀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推后。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则不能提前,可以稍微推后。

中国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半)一道,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祭祀,有各种形式,坟祭、家祭、路口祭、祠堂祭,不一而足。不管在哪祭祀,供品、香烛都必不可少,另外还要给先人烧纸钱,俗称“烧纸”。但烧纸不是什么纸都可以烧的,烧错了,逝去的先人会怨你。

给先人烧纸,需烧金帛纸(用铜粉涂布过的特殊纸张)、银帛纸(也叫锡帛纸,以银粉或锡粉涂布的纸)、黄表纸,代表“黄白二物”。也可以把金帛纸、银帛纸叠成元宝形状,价值更高。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买不来金帛纸、银帛纸,百姓们就买上几大张白纸,再买点银粉用煤油拌了擦在白纸上,再裁成长七、八公分的小长方形,折出对角对边米字形折痕,就可以给先人焚烧了。

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印制的“冥币”,动辄上亿元的面额,业内人士嗤之以鼻,称之为假钞,说阴间只认黄白二物。

现在的私人墓园多建在荒山上,上坟烧纸极易引起火灾,一个不小心,引起火灾,难免身陷囹圄。为了给先人烧纸而让后人遭受牢狱之灾,先人也会于心不忍,所以,上坟烧纸还是免了吧!真有那孝心,在你自家院子里弄个铁桶(下部扎几个洞以利燃烧)在桶里烧,没人会找你麻烦。

规矩都是人定的,祭祀时献花便是新社会流行的习俗。但献花应该献真花,哪怕现采的野花都行,真花才有香味,不亚于供品之香。纸花、塑料花污染环境,有害而无益。

给先人献花,最好待花枯萎之后将其收走,别在坟前留下垃圾。

祭祀时摆放的供品,祭祀完成后一定要带走吃掉,不要遗留在坟园,以免变质发臭,令先人恶心。

祭祀只是一种形式,心中的怀念才是最好的祭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牢记父祖教诲,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比任何祭祀形式都令先人欣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