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的死带来了哪些影响,朱雄英的死亡导致了什么后果

朱雄英的死带来了哪些影响?朱雄英是懿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亲任的嫡长孙,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然而这位深受朱元璋和众多臣子器重的嫡长孙却在八岁这年意外身亡,而他的死对明朝的整个未来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他死后,朱元璋选择将原本是庶长子的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与朱雄鹰一母同胞的朱允熥则变成了庶出,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间接导致了朱元璋必须为朱允炆的上位进行铺路,开始大杀功臣,从而令明朝损失了一大批可用的武将人才,而这也导致了朱允炆后来找不到可以用于抵挡朱棣脚步的将领。

朱雄英是朱标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孙子,他的母亲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妃常氏。常氏是常遇春的长女,关于常氏和太子朱标的姻缘,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典故。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同时怀有身孕即将临盆,两个即将初为人母的女人,在闲聊时说道,如果生下的是一儿一女的话,两家就结为亲家。

不久,马氏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朱标,正在前线作战的朱元璋得到消息以后高兴异常,在战场的石头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大字,来表达他兴奋的心情。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也果真生了一个女儿,就这样,朱标和常氏从出生就有了婚姻之约。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然后明确规定“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就此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所以,朱元璋在登基称帝不久,就将年仅13岁的嫡长子朱标册立为皇太子。

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班师的途中,不幸病逝于柳河川。朱元璋悲痛之余,并没有忘记当年朱标和常氏的婚约,所以到洪武四年,常遇春的丧期一过,朱元璋就立刻下旨册封常遇春的长女常氏为太子妃,并为她和太子朱标举行了隆重的大婚仪式。

因为太子妃常氏的弟弟常茂年纪尚幼,所以,代替常家送亲的是常氏的亲舅舅蓝玉。常氏人品贵重,贤良淑德,为人勤俭孝敬,不但深得太子朱标的宠爱,婆婆马皇后也对她十分看重。

洪武七年,19岁的太子妃常氏为朱标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既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孙辈中的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对于这个嫡长孙的诞生非常激动,亲自为他取名叫做朱雄英,取雄冠群英之意,从朱元璋为嫡长孙取得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对朱雄英的期许之深。

因为早在朱雄英出生之前,朱元璋便在他亲自编纂的《明皇祖训》中明确规定:皇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意思是说,只要朱雄英成年,他就会被册封为“皇太孙”,成为太子朱标以后的皇位继承人。而这也是后来朱允炆能够被朱元璋册立为皇太孙的根本原因和法理依据。

说到朱允炆,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朱元璋给嫡长孙起的这个名字朱雄英,明显不符合我们都很熟悉的大明皇室取名规则嘛?因为很多朋友都知道,朱元璋给后代子孙定下了严格的取名标准,后代取名要取两字名,其中一个字是字辈,由朱元璋亲自给自己的26个儿子外加侄孙朱守谦,每人量身制订了一个可以沿用二十代人的字辈,剩下一个字则要按照木火水金土的五行相生原则来取。

比如,太子朱标这一支系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给燕王朱棣这一脉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所以我们非常熟悉的朱允炆,和朱棣以后的所有明朝皇帝都是按照朱元璋钦定的这个规则来取名字,那么为什么朱雄英这么例外呢?

这个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在朱雄英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定下来这份字辈表和五行相生起名规则。这一整套的起名规则辈明确记录在《皇明祖训》之中,皇明祖训最初叫做《祖训录》,编纂于洪武六年,后来在洪武八年和洪武九年,朱元璋又分别进行了两次修订以后,才将它改名为《皇明祖训》,正是在这后两次修订的过程中,朱元璋才最终定下了后代的取名规则。而朱雄英恰恰出生在洪武七年,朱元璋制定取名规则之前,所以他的名字才会显得这么与众不用。

其实如果朱雄英能够顺利长大成人,他很有可能会根据朱元璋制定的取名规则重新改个名字,然后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代主人。然而让人惋惜的是,朱雄英只活了8岁。而且在朱雄英夭折之前的四年,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他的母亲太子妃常氏也在生下第二个儿子朱允熥以后一个月,就蓦然薨逝了,死时只有23岁。

在太子妃常氏去世的时候,太子朱标一共有朱雄英、朱允炆和朱允熥三个儿子。其中,次子朱允炆是太子侧妃吕氏所生。也就是说,朱允炆在刚一出生的时候,是庶子的身份。

太子妃常氏去世不久,礼部就上奏朱元璋,说“东宫坤位不可无主”,而此时,朱标有着两个选择,一是重新娶一位新的太子妃,二是将侧妃吕氏扶正。考虑到侧妃吕氏有生育皇孙的功劳,所以朱元璋最终下旨将吕氏扶正,成为了朱标的第二任太子妃。而这样一来,朱允炆的身份也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

朱雄英在第二任太子妃吕氏的照料下,又生活了4年,到洪武十五年五月,朱雄英突发疾病,不治身亡。对于朱雄英的不幸夭折,朱标和朱元璋都非常伤心,朱元璋甚至下旨将朱雄英抬辈,以皇子之礼为他下葬,并追封朱雄英为虞王。很多人臆测朱雄英是被吕氏谋害的,其实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没有任何史料朱雄英之死提出过质疑,其次在朱元璋和朱标的眼皮子底下,想要干这种事,估计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而很多人之所以会如此臆测,是因为朱雄英的死,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朱允炆,因为朱允炆在朱雄英死前就已经由庶子身份变成了嫡子身份,在朱雄英死后,又一跃成为了嫡长子,根据朱元璋确定的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规则,朱允炆一旦成年,他就将被册立为皇太孙,成为大明王朝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所以,朱雄英的死在不经意间,深深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很多朋友曾经留言问我,为什么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以后,朱元璋不册立朱允熥为皇太孙呢?因为朱云熥没有这个资格。加入太子妃常氏健在的话,朱雄英死后,朱允熥就会变成嫡长子,然而常氏去世吕氏转正以后,朱允炆由庶变嫡,而朱允炆的年龄又比朱允熥大,所以在朱雄英死后,朱允炆成为了嫡长子,朱允熥只是嫡次子,所以到后来皇太子朱标去世以后,能够被册立为皇太孙的人选,就只有朱允炆。这也算是朱元璋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