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葬礼为什么是黑色,西方的葬礼为何都得穿黑色

众所周知,丧葬文化在我国是一种传承已久的古老文化,其源自于古人对于生死的重视,所以中国人一向重视殡葬,对待逝者的态度永远都是肃穆、庄严的。而在我国古老的丧葬文化当中,身着白色、披麻戴孝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可在西方社会当中,出席逝者的葬礼时,则必须身着统一的黑色正装才行。那么西方葬礼为什么是黑色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西方的葬礼为何都得穿黑色的详细解答。

中西方生死观不同

在中国,死亡向来被看作生命阶段和人生意义的终止,儒家“重生轻死”,对死亡的意义和本质缺乏深刻关怀,这导致了中国民众普遍心态里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一方面表现为对死亡的忌讳,避免谈论死亡。殡葬文化与死亡直接相关,但对死亡的态度却是矛盾的 ,既“敬”又“惧”。

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灵魂学说的一部分,意在培养人们对上帝的宗教感情,净化其道德情操,坚定基督教轻尘世、重后世的生死观。同时,圣经要基督徒相信肉体的复话和不朽,使他们不惧怕肉体的死亡。死意味着尘士归于地,结束了世上的劳苦,回到天国水远的家乡。因此对基督徒来说,死亡是一条通道:它属于尘世的生命但同时通向永恒的生命。

中西方丧葬礼仪不同

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丧葬习俗受到儒家思想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又汲取了道教和佛教的诸如“转世、轮回”等思想。在儒、道、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铺张大办、香骡纸马、打幡招魂的丧葬习俗。在中国传统殡葬礼仪中,常 用“ 哭 丧 ”来极力渲染死亡的悲痛 。通常亲人或是职业哭丧人,以哭的形式抒发对往生者的哀思,用唱词的形式纪念逝者的生平事迹。哭丧的声音越大,代表着家属对逝者的情感越深,越能彰显孝道。丧葬礼乐不仅有悲戚的,还会有一些说唱、或是调侃一些乡村趣事,再杂夹着锣鼓、鞭炮的声音来冲淡生者的悲伤,从而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失去死者后的生活。

 

哭丧

而西方主流的丧葬仪式则是在宗教气息浓厚的肃穆氛围中进行, 其中基督教徒的仪式一般是对死者唱圣歌来守灵,为死者祈求罪之赦免等,有些亲友为地位较为显要的亲人举行的葬礼中常会有大笔的钱财或是部分有价值物品的慈善捐赠,这些捐赠是为了令死者的灵魂更加被称赞,从而令死者的灵魂早日被上帝接纳,升入天堂。 而天主教徒的葬礼有死前受洗、亲属守灵,以及要在教堂做弥撒仪式还有在墓地做对死者的安魂仪式等, 这些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目的便是帮助死者免除罪孽,以防止被上帝惩罚。 西方的丧葬仪式一般会表现出生者的哀悼。在西方,为了表示尊重死者,要求出席葬礼的人士必须着深色礼服并着装整齐。

从老布什夫人葬礼看中西方葬礼差异

中西方对死者的缅怀方式不同

在儒家宗族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对于死者的安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聚族而葬”。那些生前行为不端的人,对其恶行的最大惩罚便是死后不能被埋入祖坟,受不到子孙的祭拜。有些英雄豪杰由于生前为百姓做了好事,死后被后人尊为神仙,得到了人们的香火供奉,如三国时期的关云长被民间尊为文财神。人们相信那些被祭拜的祖先的魂灵可以保佑子孙免除祸端、享受人世的福寿康宁。但是,中国人对待鬼神又有敬畏和规避的态度,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以及俗语“人鬼殊途” 都表明了人们对于鬼魂的疏远,不希望与之过于紧密 。

对西方信徒来讲结婚和死亡一样,都是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他们的婚礼也通常在教堂举行,结婚的新人们在大喜的日子里,脚踏着大理石板上刻着的是死人的生平信息,下面埋葬的便是其骸骨,这让敬畏鬼神的中国人有些毛骨悚然,很难在情感上接受。另外,西方人对于死者的思念情感也表现在用死者的名字来给新出生的婴儿命名以示对死者的怀念,而中国人为了表示对祖宗的尊敬是要避其名讳的。

中西文化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文化体系,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连释。殡葬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性行为,必定要体现该社会总文化的某一精神,而且是人们各种心理需要的映像。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以乐观心态来面对死亡,还是害怕死亡,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都要重视“生”的使命感,科学看待生老病死,懂得人生的意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