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秋佳节: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它是如何起源的?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月饼是如何起源的?针对这些问题,包头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龙教授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农历八月在秋天,8月15日在八月,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中秋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中秋节的月亮可以养老,吃米粥。”据说它起源于古代皇帝的祭祀活动。《礼记》记载:“春日,秋夕月”,夕月是祭月,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皇帝就开始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员和文人学士纷纷效仿,逐渐传播到民间。

网络配图

  周时有秋分祭月的说法,秦汉前后有中秋节敬老活动,还赠以糯米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增益,成为后人的中秋习俗。在唐代,这种祭祀月亮的习俗更受人们的重视,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了“8月15日中秋节”,在宋朝盛行。到明清时期,它已经与元旦一样出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的起源应该是隋末唐军于大业13年8月15日。唐军裴寂以满月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广发军作为工资,成功解决了大量吸收反隋义军的军粮问题。中秋节有很多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色彩十分浪漫。中秋节是秋分,太阳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秋高气爽,明月当空,赏月祭月的习俗固有。

  月饼的由来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月饼有很多名字,比如小饼、团圆饼、胡饼等。,是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自古以来,这种做法就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据王龙教授介绍,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尹、周时期,就有一种“太师饼”,纪念太师闻仲,是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辅料,此时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饼,称为“胡饼”。从唐代开始,民间就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饼店。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心潮澎湃,随便说“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在民间逐渐传开。

网络配图

  月饼有促进成功和团聚的意义。然而,经过后期的发展,月饼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商家大力包装后,市民在购买月饼时更加注重包装,而忽视了月饼文化的味道。

  据说三个神仙变成了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和兔子求食。狐狸和猴子有食物可以帮助,但兔子无能为力。后来,兔子说:“你吃我的肉!”他跳进火里烧了自己。神仙非常感动。他把兔子送到月宫,变成了一只玉兔。

  嫦娥身边有一只玉兔。据说嫦娥的身体变轻了。当她开始升空时,她害怕地捡起一直在喂养的白兔。白兔和她一起去了月亮。玉兔在月宫里有一个药杵,晚上在药臼里捣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月宫漫游玄宗

  据说唐玄宗、沈天师、道士鸿都在中秋节望月,突然玄宗兴起了游月宫的念头,于是天师练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俯瞰长安皇城。此时此刻,突闻仙声阵阵,唐玄宗一直熟悉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就是“这首歌只应该在天上有,世界上能闻到多少次!今后玄宗回忆起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编舞,创作了历史上著名的“霓虹羽衣曲”。

 

网络配图

  据说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他来自汉代西河。他曾经和仙人一起修道,来到天堂,但他犯了一个错误。仙人把他贬到月宫,每天砍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罚。桂树生长繁茂,高度超过500丈。每次被砍掉,被砍掉的地方都会立即关闭。李白在诗《给崔司户文昆季》中写道:“如果你想在月中拿桂花,你可以把它当作寒冷的工资。”。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广大中原人民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与各种反抗力量一起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非常严格,传递信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划,命令下属将藏有“8月15日晚起义”的纸条藏在蛋糕里,然后派人分别送到当地起义军,通知他们在8月15日晚上回应起义。起义那天,各行各业的义军一起响应。

网络配图

  很快,徐达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赶紧传下了指甲。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所有的士兵和人民都很高兴,他们用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蛋糕来奖励大臣们。从那以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享!让我们一起度过月光,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