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创造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明朝历史中一共出现了五次盛世光景,而仁宣之治在便是五大盛世中的第三个盛世,它出现在在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之后,被誉为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仁宣之治时期,明朝一改洪武、永乐两朝的穷兵黩武政策,转而实行息兵养民的治国理念,令国家得以从历年征战的疲劳亏损中恢复过来,同时民生经济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那么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创造出来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的详细解答。

仁宣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后,其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继位。朱高炽就是明仁宗;朱瞻基就是明宣宗。明仁宗年号洪熙,洪熙一朝仅短短一年,明仁宗去世,明仁宗长子朱瞻基即位,建元宣德。在历史上,明仁宗、明宣宗常常被比作周朝的周成王、周康王,汉朝的汉文帝、汉景帝。继“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之后,“仁宣之治”又是守成君王所创立的好典型。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库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六岁。仁宣之治就此完结。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出生于凤阳,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十个月),年号"洪熙”。

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1425年朱高炽猝死于钦安殿,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杨士奇、杨荣、杨溥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爷爷是成祖朱棣,父亲是仁宗朱高炽。相传在朱棣还是燕王时,曾经梦到父亲朱元璋给予他一个大圭。

所谓的大圭就是只有帝王才能持有的玉质手板,代表着皇权大统,此时恰巧他的长孙朱瞻基出生,因此朱棣就认为他是祥瑞的象征,格外喜爱这个孙子,甚至说他是“传世之孙”。

《明史宣宗本纪》中记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性格柔软懦弱,平时根本不受父亲朱棣的喜爱,能够在激烈的争斗中存活下来并被册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

为了确保皇位可以传承到朱瞻基手中,朱棣才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对于孙儿朱瞻基寄予厚望的同时,朱棣也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历练。

两次征讨蒙古的战争中,朱棣都将他带在身旁,教他用兵御将之道,并请大学士在军队营帐中教他学习经史典籍,治国方略。对于朱瞻基未来经略江山社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朱瞻基的功绩在明朝十六帝中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代二百多年国中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比肩“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就是在朱高炽父子的手上建立的。

朱棣想让自己的孙子做太平天子,但是在撒手人寰时,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朱高炽即位十月也因病去世,留给年轻的朱瞻基的不仅不是太平盛世,反而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和祸患。

第一大危机就是藩王势力庞大,威胁皇权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为了保证皇位的万世传承,除了大肆杀戮功臣外,更数次“众建藩府,大土封疆”,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在全国各地。

燕王、晋王、汉王、赵王等诸侯王就是从那时留存下来,且势力日渐增长,成为威胁集权统治的毒瘤。

朱瞻基即位后,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仿照当年朱棣的做法,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凭借平定蒙古时历练的谋略和胆识,率军直捣黄龙围困了叛军所在的乐安城,迫使汉王出城投降,并以雷霆之威收回了赵王朱高燧的兵权,逐步解决了前三朝都没有解决的藩王问题。

第二大危机就是南北边陲的叛乱。南方交趾(越南)豪强黎利自立为平定王,击败明朝军队,号召各地反抗明朝统治。

后来又建立后黎政权,号称黎太祖,多次侵袭西南边境,杀戮明朝官员,朱瞻基多次调兵遣将进行平定,最终使得越南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纳贡称臣。

北方蒙古东部兀良哈三部侵犯国土,朱瞻基再次亲征,带领三千人主动进攻兀良哈,自己率领中军,弯弓射死了三名敌人的前锋,部署在两翼的部队乘机包抄,全歼了叛军部队,实现了三千破万军的胜利。

他在位时通过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安定了边陲诸藩,修复了和朝鲜、日本的邦交,占城、暹罗、苏门答腊、撒马尔罕等数十国都来明朝进行朝拜进贡。

除了在军事上有着重大的成就,朱瞻基在我国民生吏治和文化艺术发展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朱瞻基喜欢微服私访。他在位前期,全国各地时发水旱灾情,减税、免粮的次数之多在历代帝王中也可以排在前列,在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水患方面也有卓越表现。

他还时常带领百官去往农田中耕作,写了《闵旱诗》、《捕蝗诗》传世,以告诫臣子重视农桑,安定民生。史书称赞其统治时期“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可见其贤明和治国能力。

朱瞻基本人受到其父的影响,推崇儒家典籍,重视科举教育,重用了杨士奇、杨荣等文臣,广泛收集民间典籍藏于内宫,被称为“当时典籍最盛”。

他本人也精通书画,与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书画天子,《戏猿图》、《瓜鼠图》等珍品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

在他引领下,明代的宫廷画院在宣德年间也达到了鼎盛。除了书画之外,他对于瓷器、铜器的铸造也十分上心,甚至亲自进行设计、督造,打造了一批绝品国宝。

不过,因为朱瞻基酷爱斗蟋蟀,甚至在全国引起进贡蟋蟀的热潮,被时人称为“促织皇帝”。后世许多人因此对其进行攻讦和批评,但是瑕不掩瑜,朱瞻基无疑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