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当初没有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手中无兵吗

韩信当初没有造反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手中无兵。事实上,韩信作为刘邦的重要将领,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智慧。然而,他对刘邦深感忠诚,并且深知刘邦的目标是统一天下、建立稳定的国家。因此,韩信选择了忍耐和等待的道路,以期待刘邦能早日赢得天下,实现众人的共同理想。虽然手中无兵,但韩信内心的坚定和对刘邦的忠诚使他放弃了个人的野心,而是选择了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默默耕耘。这种忠诚和担当,使得韩信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和仰慕的伟大将领。

  对韩信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何不造反,因为手中无兵吗?

  其实韩信造反的念头一直都在,只是始终没有付诸行动,直到刘邦出征在外时,韩信才真正要动手!

  韩信最后被处死,是因为他意图谋反。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韩信暗中联络陈豨,意欲攻进皇宫,占了长安,断了刘邦的后路,结果被人告发,吕后、萧何联手将其诛杀。

  韩信和刘邦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的过程。作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韩信一直备受猜忌,刘邦一直防着他。

  那么,韩信为什么一开始没有造反呢?

  韩信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

  韩信少有大志,却始终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在老家受尽歧视。这段经历对韩信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急切地盼望着能够出人头地。

  秦末,项羽以巨鹿之战,奠定了霸王的不世威名,韩信欣然投奔项羽,却只被任命为一个芝麻大的小官。韩信一怒之下,拍屁股走人,投了刘邦。

  在经历过一番波折之后,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其后,又封韩信为齐王,恩宠无比。此时,项羽派人来拉拢韩信,韩信一口拒绝了项羽。

  除了项羽之外,蒯通也鼓动韩信造反,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拒绝了蒯通的提议。

  这个时候的韩信,手握重兵,是楚汉争霸中一股最重要的力量,他投向哪一边,哪边稳赢,他若自立,则天下三分。如果韩信要造反,这是最佳的时机,可惜他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机会。

  天下大定,韩信兵权被收,失去了造反的机会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迎来了最重要的一场战略性决战。此战,韩信作为前线总指挥,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败楚军,项羽自刎。

  楚军大败、项羽自刎,汉军得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作为垓下之战的总指挥,韩信的威望达到了一个顶峰。单纯以军事论,天下无人出韩信之右。

  此时,韩信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刘邦却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了韩信的兵权,将军队牢牢抓在了手中。

  此时韩信有点懵,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没想到刘邦这么绝情、这么急切、吃相这么难看。或者说,没想到刘邦这么果断!

  失去了兵权,韩信什么也不是。不久之后,他被改封楚王,后来又被降为淮阴侯。韩信纵有千般委屈,也只能忍了!

  韩信为楚王时,首鼠两端,错失良机

  韩信改封为楚王时,是他最后的造反机会。以韩信的将兵能力,只要他有起兵造反的打算,是完全有机会、有条件去搏一把的。

  偏偏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刘邦的老乡钟离昧跑到楚地,躲藏在韩信处。结果被刘邦知道了,他亲自出马来楚地,准备处置韩信。

  韩信思前想后,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并没有过错,刘邦不可能因为一点小过错处置他,给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口实。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韩信决定背叛朋友。钟离昧异常失望,自杀身亡。韩信提着朋友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虽然没有查出韩信谋反的证据,但他窝藏项羽旧部,于是就把他贬为淮阴侯。

  这是韩信最后的机会,可惜他错过了!

  吕后和萧何联手诛杀了韩信,刘邦回到长安,听了此事,既惋惜,又高兴。

  高兴占了大多数。

  除去了心腹大患,他能不开心吗?

  韩信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有这样的下场,令人唏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