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 壮族人身上佩戴各种饰品的历史意义

  银饰

  过去,壮族银饰普遍盛行。根据民国22年(1934)编制的《广西各县概况》,百色“女饰,有发箍、发夹、指约、手镯等。“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重玉质银器。“西林”唯女子最喜欢戴发夹、耳环、手镯、盾牌等。富人用金,穷人用银。桂东南壮家少女,还“还戴银质发夹环”。壮族银饰主要有银梳、银发夹、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手镯、脚环等。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戴四个银项圈,十几枚戒指(有的一指几枚),加起来重一斤多。桂北壮族妇女有九条项链和项圈,胸排长方形,雕刻成鸟兽花卉,下边有小链穗,脖子上挂着银链。壮汉银手镯风格丰富,有的做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做成藤条;有的做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镶嵌着绿色的珠子,等等,展现壮汉的银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很难看到壮族妇女佩戴传统的银饰。

  花鞋

  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又称“绣鞋”像龙船一样,鞋头有钩。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制成。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在颜色方面,年轻人喜欢使用明亮的白色花朵,通常使用石榴红、深红色、绿色、绿色等华丽的颜色,图案有龙凤、双狮球、蝴蝶花、雀等;老年人使用黑色、浅红色、深红色等厚色,图案有云、龙、天地、狮子兽等。


  凿齿

  凿牙和纹身是壮族先民在发展服装和银饰之前,在自己的身体上表现出美丽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这种习俗仍然存在于一些地区的壮人中。神话《布伯》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民族婚姻初期,曾经谈到过凿牙(牙齿)。通过这个神话,我们可以给人们两个信息。一是凿牙的习俗很古老。第二,这种习俗与生男育女有关。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牙当作丁礼。认为所有凿牙的男女都说自己成熟了,有资格做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凿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并将其视为美。后来生产条件改善,凿牙与镶牙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男女青年依然以镶牙为美。大家一笑,露出一两颗金牙,金黄得十分骄傲。红水流域部分地区的男性也有镶牙的习俗。

  文身

  宋代《太平环宇》记载,永州左右江各州“人民恶是雕题、凿牙、画面、文身”。由此可见,壮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相当普通。在《说园秦使篇》中,壮族先民文身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蛇龙(即鳄鱼)的危害。原来,一些从事渔业的壮族先民经常受到江海鳄鱼的攻击,引起人们的恐惧。人们敬畏它,把自己打扮成“龙”(鳄鱼),祈祷它不会受伤。

« 上一篇
下一篇 »